【世界睡眠日】 青少年睡眠:家庭关系投射的“心灵之镜”

时间:2025-03-20来源:南开大学附属医院编辑:浏览次数:11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南开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心理医生与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青少年睡眠问题与家庭关系之间的关联。

作为在临床心理科深耕十余年,专注于家庭治疗领域的医生,我深刻识到青少年睡眠问题与家庭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睡眠习惯忽然一下子就变化了。曾经沾枕头就睡觉的孩子,如今深夜依旧在刷着手机,可第二天早上却怎么叫也叫不醒。这难道仅仅是青春期生物钟的自然变化吗?实则不然,家庭环境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家庭是一个系统,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行为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反之亦然。当家庭关系紧张时,比如父母频繁争吵、对孩子过度控制过度忽视,青少年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层次里,在他们自己都没有觉察到的潜意识里产生了焦虑、压抑等负情绪。这些情绪白天可能会被忙碌的学习和作业等暂时掩盖,但到了夜晚,在本应身心放松之际,大脑反而活跃起来,大脑像另外一个程序处理器,打开了另外一个工作单元,开始去“清算”这些情绪这种情况下孩子即使睡着了,第二天清晨也会诉说自己没睡够、睡不着、梦等睡眠问题。

举个例子,我曾遇到一位15岁的优秀女生,她因近期频繁失眠前来就诊。深入了解后发现,她的父母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回家后常因家务琐事,孩子学习成绩手机管理等问题互相指责,孩子表面上没有参与争吵,看似平静,内心充满不安。家庭治疗过程中,她形象的说这样的家庭氛围如同无形的紧箍咒,看不见摸不到,但是能深切的感觉到,尤其是晚上,安静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感,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忽然极困的身体反而睡不着,有时刷刷手机能让自己安静下来,但是一旦被父母发现,就仿佛大战一触即发,十分可怕。即便入睡了,也难以放松。

睡眠问题反过来也会使家庭关系愈发紧张。青少年大脑发育原本就有情绪不稳定的生理性表现,如果再加上睡眠不足,更容易情绪不稳定,对父母态度暴躁、抵触。而父母若不能及时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一味指责孩子不懂事、不自律,就会进一步激化亲子矛盾,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该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呢?这需要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父母应营造一种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遇到矛盾时避免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换用一种平和的、理性的方式去沟通协商;同时,要给予孩子们适当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隐私和个人空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彼此信任、尊重支持。当孩子出现睡眠问题时,家长先批评,不妨耐心倾听,或者以第三方视角帮孩子梳理情绪。家庭会议也是一种不错的可选方式。

青少年睡眠问题是家庭关系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家庭中可能潜藏的问题。关注孩子的睡眠,修复家庭关系,才会让青少年在温暖的家庭港湾中健康成长,书写属于他们的人生之路。

要是孩子辗转难眠,您觉得可能是家庭正在发出求救信号,想进一步了解青少年睡眠障碍背后的家庭密码,您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作出改变,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极其特殊的情况,部分孩子可能是是情绪中枢或睡眠中枢出现了题,就像“情绪感冒”了一样,这时也可寻求医学援助。

当整个家庭在暗夜中学会安静地彼此守护,那些消失的深度睡眠波,会悄悄变成长大的孩子们心里最温暖的安全基地。我们愿与您和您的孩子一起走向未来!

南开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心理门诊时间:每周一到周五上午

诊室位置:门诊楼三楼

预约电话:022-88112290(为减少等待时间,可电话预约后门诊就诊)

出诊医生:赵双桅 主治医师

擅长领域: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亚健康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及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家庭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创伤的治疗等。

(供稿:临床心理科赵双桅)